>
>
>
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大咖谈” | 丁平:与城市共呼吸

新闻分类

新闻动态

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大咖谈” | 丁平:与城市共呼吸

  • 分类:业务动态
  • 发布时间:2020-05-1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大咖谈” | 丁平:与城市共呼吸

【概要描述】

  • 分类:业务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11
  • 访问量:0
详情
  2020年,北京创意亮点五十五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主办了2020中国设计挑战赛暨亮点·十条文创园城市更新设计方案征集大赛,力求在符合北京东四老城区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为探索成功的城市更新模式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随着大赛的持续推进,作为赛事专业合作媒体的筑龙网,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城市更新大咖谈”专题栏目。本栏目将持续邀请并采访国内外城市更新领域相关的各行各业专家,共同探讨适合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共享国内外优秀城市更新案例经验。作为2020年城市更新设计大赛的主办方,亮点文创园创始人丁平成为该系列栏目的第一位被采访大咖。本期特邀主持人为DAGA大观建筑创始合伙人申江海。
 
专访现场实拍
 
 
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
Q1
  根据您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请问您认为国内外的城市更新有何区别,我们从中能受到什么启发?您是否可以对中国城市更新的未来进展有所预测?
丁平:城市更新是一个大的国际趋势,不同的是有的国家已经持续更新很多年,有的国家才刚刚开始。对中国来说,未来做事情可以归结成“两化”,一个是“农村城市化”,一个是“城市更新化”,这“两化”将持续很长时间。
 
  我个人在毕业后于英国爱丁堡工作,这座城市在二战中未被占领,所以老市区的建筑脉络、交通动线都保存完好,包括地面的方石板。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即使像麦当劳这样拥有明显标志色的品牌,也无法将它的颜色显露在建筑外立面,只能改成木色,与当地建筑相融合,所有的建筑都修旧如旧。
 
申江海:在艺术节去爱丁堡时,我发现这座城市还保留了许多的二战遗迹。
 
丁平:确实,包括这座城市的某些街道,依旧使用的是小说中常提到的“昏黄色灯光”——低压钠灯。使用这种灯并不是代表没有新的科技来代替,而是为了保留城市过去的痕迹。
 
丁平:与国外不同,过去中国多用木材作为原料,维护成本远远高于石材,加上历经过几次大改大建后,城市旧的脉络已留存甚少。所以在我们城市更新当中,“修旧如旧”已缺乏精湛的手艺人,同时木制修复常用过于简单的方法快速复原,进程太过匆忙。
 
  似乎在中国,许多人把城市更新当做一个目标,而不是与城市共同成长,缺乏对城市的了解,对在当地生活的人们的观察。这可能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相关,小时候父母很少会询问我们学习的是否快乐,而是直接询问我们得到了多少分。把城市更新当成一个目标,目标实现之后呢?城市变成什么样了呢?在这里生活的人还在吗?
 
 
丁平正在讲述城市更新的目的
 
丁平:我们为什么要更新城市呢?是谁需要?城市更新不是为了让这座城市抹掉过去的痕迹,看起来现代、完整,建筑都“闪闪发光”,而是让旧有的痕迹留存,同时又适应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所以我认为国内外城市的更新是无法相比较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痕迹、文化底蕴、政府居民。城市更新不能把一切脏乱差、小摊小贩都抹去,外表似乎干净整洁,但缺少了烟火气息。城指的是空间,市指的是人们,城市是需要人们来滋养的。城市更新的根本驱动力是因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DAGA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申江海
 
申江海:您的话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确实,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太过于急功近利,难免会忽略掉一些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或者将来会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感受。
Q2
  北京中轴线申遗等这种城市体量的动作,对整个城市的改造提升的意义?
丁平:将城市作为品牌,对其知名度的宣传确实有一些意义。能够申遗的地点,必定对世界文明的见证拥有一定贡献,这无可厚非,但我觉得也不必为了申遗而立即整改翻新整条街。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才是重点,哪些地方需要保留,哪些地方需要修缮,我们需要详细调研、区别对待,千万杜绝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拥有文化遗产是一件好事,能够提升当地老百姓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对古迹的重视,提升整个地区的品牌形象宣传与城市竞争力。
 
 
亮点·七条角度东四老城区美景
Q3
  从建筑学角度,在早期的城市更新中,一些人总会有历史包袱,例如为了申遗,会刻意做一些仿古建筑,不知道您如何评判这种现象呢?
丁平:时代一直是后浪推前浪的。拿日本的京都府举例,京都的胡同也叫X条,听起来十分亲切,他们在二条和三条之间搭了许多干净又艺术的棚子,人们在棚子里经营一些特色商铺,商铺吸引的客流一部分会去到胡同的支巷。京都用现代的商业、经济、科技等因素吸引年轻人去了解当地历史,同时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去滋养这个地方,与城市共呼吸,这对当地的胡同就是一种良性的保护。
 
 
丁平:包括之前提到的爱丁堡,城市的历史遗迹很厚重,但是商业模式、艺术氛围都十分现代,古老的建筑外表下,内含的是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对拥有历史文化建筑的改造不应该把现代人的生活痕迹完全抹去,构成一个外表仿古,光鲜整洁,但内核空虚的景象,让人无法体会到建筑本身的美好。
 
 
人们在亮点·十条的共享空间中交流分享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让我们用智慧去改造,我们需要人在城市里去互动,去增加鲜活的气息,让城市日渐繁荣。
Q4
  城市更新开发难度要远比传统的住宅或写字楼销售项目难度要大很多,因为不仅是单单要考虑项目本身,还要考虑对整个城市区域的相互影响,请问您做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是什么?
丁平:首先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古都的感觉,也恰好我们团队的定位是对老城区的改造。在选择项目时,我们需要对这个地方情有所属,考察周边的前世今生,历史文化,所住居民。在改造的时候当然也会出现很多不定因素。
 
申江海:您可以举例说一下有哪些不定因素吗?
 
丁平:比如从空间上来说,冬天供暖和夏天制冷可能都不尽如人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会有很多思考和想法。
 
丁平:很多人把这些人或事的不定因素看成麻烦,但是我们却通过麻烦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也是老城区有趣的地方。
 
  包括在亮点建造之初,我们做了电增容、燃气等基础设施,又打造了花园、共享空间等,选取的都是设计师家具,最后发现我们超出了两三倍的预算,但这些精致的细节,让亮点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欢迎与赞赏。
 
 
满是设计师家具的亮点共享空间
 
  亮点把在老城区改造项目看成一个过程,看成一个呈现自己生命的方式。所以我们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没有硬性的盈利指标,亮点其实很佛系。
Q5
  您开发和运营了很多创意产业园,里面承载了很多创意设计公司,并且空间也具有艺术气息,请问您的项目和一般的写字楼或其他办公产业园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丁平:我们很少做行业调研,只是埋头做一款我们觉得符合当代年轻人工作环境的产品。在城市空间这个产品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包括80、90后和自己的孩子,基本都是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这样的孩子从小一边上学一边学习专长,还有的出国留学,见多识广,长大后从事的工作和我们过去工作的方式很不一样。就像我作为一个设计师,也是每天在电脑面前,但我的父母辈就不是这样的工作方式。
 
 
午休时间在亮点·十条见悦花园的人们
 
丁平:如果说这群孩子注定要在这座城市打拼,那我们希望能提供给他们一款拥有综合文化艺术氛围,有趣的城市空间产品。让他们在工作压力大、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到花园中去喘口气放松一下,与朋友抽抽烟,或者独自去书院静心,而不是在卫生间闷头哭。
 
  我们其实是在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办公生活方式。
Q6
  亮点旗下的园区中有很多创意设计类公司,这些公司之间会不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呢?
丁平:有的。我们的很多创意设计公司,他们之间都会有一些交往,包括业务上的往来,或者很有默契地约在亮点的花园中进行网红打卡等等,会有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亮点·十条见悦花园读书的人
Q7
  您旗下的项目都集中在北京城市中心区域,请问在这些拥有浓重历史痕迹的地方做文创园区,有哪些挑战和趣味?
丁平:最初花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预算两千万,最终花费了五千万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些老城区的项目在拿到手之后,可能会发现安全程度不够,需要做加固等类似情况的发生。但是随着我们专业度的提升,就会把这些问题提前考察清楚,与业主方进行详尽的沟通。
 
  然后就是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老城区的原住民大多不喜欢改变,以及改变中产生的噪音等等,但是城市是需要更新的,需要变得有趣有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这里来安身立命,在我看来,城市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的据点。
 
 
年轻人在亮点的花园里办公
 
  而有趣的地方就是在城市中心地区进行改造,总会有人捧场。如果在一个偏远地区建设房子,我需要拼命地宣传呐喊,但是在城市中心,我更改了一个装置,就会有很多人了解看到。这也是一个让我们欣慰的地方,感觉收到了回馈,让我们觉得自己和城市有了一个连接。
 
申江海:所以亮点没有大肆宣传,但是圈内的很多设计师知道,很有名。
Q8
  我们都知道一个建筑场地的持久活力是需要有效的运营能力的,请问您的项目的主要运营特点是什么?
丁平:我们把自己的兴趣放到了事业里。我个人学了比较文学后,又学了灯光设计,最后跨到艺术领域,都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因为喜欢,所以我们做了一款“艺亮点”空间产品,亮点旗下的每个项目都会有留有艺术空间,与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行合作展览,这算是我们的艺术扶持项目。
 
 
《骑迹》黑白纪实摄影展
 
丁平:亮点的空间里会不断的有一些展陈展览、活动沙龙,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展览,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呈现人生不同角度的风景。
 
  我们在大堂放置过钢琴,下班后会有人弹奏《秋日私语》,放置过画板,结果是一层又一层的画。我们这代人能力很强,但是缺少对世界多维度地观察,让视野变得比较窄。如果我们不能在身体上全方位的去顾到这些年轻人,那就从心灵上去滋养他们。
 
 
《不染》主题艺术展   
 
丁平:城市更新是一个庞大的科系,这个科系里面拥有建筑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城市管理者等等,我们做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城市看起来更加光鲜亮丽吗?还是为了让在这座城市居住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更加舒适从容,把自己对于生命美好的感受体悟出来?
 
  我们可能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走的很慢,但是会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我个人可能有一些理想主义,但是亮点通过旗下六个项目的实践,已经证明过很多年轻人就是会从郊区回到老城区来,甚至在我们没有空间出租的时候预定我们的城市空间产品。我们通过这样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法,以人的角度去寻找痛点,确实符合了许多80、90后创业年轻人的办公需求。我们相信吸引力法则。
 
 
老北京东四胡同
Q9
  您可以列举一两个像您说的这样,年轻人创业进驻亮点的例子吗?
丁平:比如说keep的创始人,90后的王宁。亮点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最后进驻的公司总是需要见一面,有一天我记得他穿了一个球鞋,很低调,然后没人带领的情况下就走进我的办公室,说:“我是来面试的。”非常的幽默优秀,搬到这里的时候keep团队拥有约50人,在亮点几年下来,已经做到了500人的规模,去年年底由于空间实在不够,才离开了亮点。
 
  还有85后的服装设计师兰玉,她非常的喜欢城市文化,喜欢创意,拥有活力,带领了一群年轻的设计师,也非常喜欢这里。亮点建立之初,还有法国的建筑工作室AS,他们也十分喜欢老城区、四合院,入驻在这里感觉与这个城市有了一定的连接。还有我们亮点一层的车来了,来到这里后都是直接要的一整层,我们真的觉得我们的客户群体都是十分优秀的。
 
 
老北京东四胡同
 
  丁平:我只是希望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激情和血液融入进去,让我们的十年二十年伴随了某一个地方的改变,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结果其实没那么重要。
 
 
亮点·十条园区
 
  城市更新是“空间-社会”关系的探讨,十年来,亮点始终致力于“城市功能更新+历史文化传承”的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希望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呼吸。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TOP

©2021北京市东城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367 号      京ICP备15057280号-1       网站建设: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