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启新篇章

新闻分类

新闻动态

东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启新篇章

  • 分类:行业资讯
  • 发布时间:2020-11-2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东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启新篇章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23
  • 访问量:0
详情

  十一月的冬日阳光温暖。伴随着东城区“崇文争先”壮丽蓝图的徐徐展开,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迎来了近百名“访客”,大家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共话首都文化发展。
  11月2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在东城区美后肆时召开北京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现场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滕盛萍、王野霏、王杰群,市文旅局副局长庞微,以及来自全市16区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宣传部长、文旅局长等近100人参观了美后肆时,并参加了现场会。
  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介绍了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工作情况,美后肆时运营方代表进行运营模式案例分享。西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市文旅局副局长庞微介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总体情况。
杜飞进在现场会上对美后肆时的运营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并进一步要求:一是要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大局下谋划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作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创新点;二是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细分需求端,更好满足首都市民“七有”“五性”需求新特点;三是用守正创新的总体方法论指导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在资源盘活、场景打造、政策保障上求创新;四是要培养造就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骨干力量,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更好服务基层;五是要明确发展边界,始终明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正确方向,找准传统模式与社会模式的平衡点、厘清政府与社会运营主体间的边界点,抓住社会化运营主体与第三方力量的契合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近年来,东城区积极落实上级精神,把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规律,谋划公共文化服务的突破发展方向,在导入市场要素、盘活文化空间、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开展了大胆实践,为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积累了东城经验,形成了东城“答案”。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政府主导是核心,机制建设是重点,群众满意是关键。东城区构建了完善的政策体系、购买机制,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承接主体,形成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为主、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助力、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模式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充分释放
  东城区根据新版城市总规和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利用各类腾退空间、引入各类社会资源,打造文化服务新场景,形成了包括美后肆时、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更读书社、缘庆书苑等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在不断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探索实践中,围绕“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三个层次,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1.0、2.0、3.0的模式版本演进升级,形成了清晰的工作脉络和发展成果。
1.0
  2014年至2016年,1.0版本重点解决资源导入问题,在人员、场地、服务方面实现了市场要素对接。
  2014年底,出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指导意见,通过岗位购买配齐社区文化组织员。购买专业院团、剧场演出票,通过“摇号看戏”派发,让百姓免费走进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等高雅艺术殿堂。
  采取与悠贝教育机构合作,在东总部分馆免费提供少儿绘本阅读专业服务。采取民营公助、市场补充的运营模式,在体育馆路建设皮卡书屋。
  通过设立每年500万社会单位开放引导专项经费,推动辖区单位礼堂、体育场等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在蓬蒿剧场内设置居民电子阅览室,三联韬奋书店设置24小时不打烊公益坐席等。
  1.0版本通过扶持与项目合作,拓展了公益服务内容,改善了文化活动空间,用创新共赢、协作发展的“杠杆”去撬动社会力量助推公共文化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0
  2016年至2018年,2.0版本重点解决制度建设问题,开启了社会组织运作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2016年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目录清单、经费标准,推动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调整文化财政经费使用方向,三年累计投入3000余万,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引入京演集团等开展专业化运营,逐步覆盖9个街道公共文化设施,覆盖100个社区。
  期间,不断强化政府决策和监督职能,同步施行了第三方绩效跟踪考评,群众满意度测评效果理想。街道、社区场馆周开放时间分别达到72小时、56小时以上,错时开放的要求得到落地,每个街道文体中心全年举办文化活动(培训)760余场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形式不多、品级层次不高的瓶颈,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由广覆盖转向高效能。
 结合空间腾退与城市更新,引入社会主体进行创意、运营,催生了“最北京”特色的角楼图书馆、二十七院社区活力空间。同时,东城积极承担社会承接主体的培育责任,京演集团等承接方现已成为北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生力军。2.0版本实现了“直接举办、直接提供”到“购买服务、监督质量”的机制转变,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财政经费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3.0
  2018年至2020年,3.0版本重点解决创新发展问题,突出文化聚合能力建设,强化现代化传播理念运用,营造跨区域服务的“市民文化活力空间”和文化美学场所。
今年以来,东城区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文化部、北京大学等部门与专家团队的意见,拟定《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对财政采购“一年一申报、一年一招标”规定、公益服务与优惠服务设计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政策突破。
3.0版本以文化综合体为建设目标,以跨界思维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扩大受众群体范围,建立多样化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供给参与机制。
  同时,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优质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提供与优惠提供并举,从而更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活力,更好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美后肆时——重新定义市民文化生活
  新建成的美后肆时,就是释放政策体制机制活力形成的典型代表和最新成果。
今年9月,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座空间环境舒适、文化内容丰富、文化体验优质的综合型、标杆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呈现在市民面前,受到各界高度认可。
  美后肆时为市民创建一处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全民美育平台。自开馆运行3个多月以来,美后肆时已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活动672余场,95%以上均能名额报满,直接参与近4万人次,服务覆盖以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市民为主。
  与此同时,还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被报道100余次,特别是获得BTV《北京新闻》栏目深度报道,被封为“网红打卡地”称号,看到报道后,更多市民来美后肆时“打卡”参观。
  建立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法体系,实现高效率全价值链运营服务
  构建起集场地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品牌运营于一体的运营体系,建立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可提供包括空间设计、空间运营和空间品牌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实现一个活力文化空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建立多渠道、标签化、品牌化的传播体系,实现广泛化全矩阵品牌辐射
  通线下和线上的交互,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媒介,进行立体化的品牌推广,强化大众对场馆特色、活动品牌、内容IP的认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直播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和渠道,生产、组织、包装、传播与运营项目相关内容,将内容特色化、主题化、标签化,形成一定的品牌识别度,即利用社会性网络进行深度的品牌推广。
  建立集成式、高层次、品牌化的合作体系,建立共创共建的文化生态社区
  与100余家、200余位文化机构和文化讲师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资源储备,以开放、共建、共创的理念,形成内容共创、共建的生态共同体,有效调动各方文化界力量,为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也利用各合作方的内容资源和社群基础,共建一个有内容、有温度、可持续裂变发展的文化社区。
建立IP化、板块化、主题化的活动体系,提供场景式特色化文化体验服务
  在策划设计活动内容体系时,都力求做到板块化、主题化。美后肆时活动分“肆时韵味”“肆时风味”“肆时趣味”“肆时美味”4大板块,并策划推出四合院单身青年节、四合院萌娃节、景山影像馆、这里是东城、景山养生堂、四合院里玩园艺、四合院音乐会等20项特色品牌活动。
  这些活动板块和品牌活动,给市民群众带来优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能快速建立他们对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品牌认知,让场馆具有更高的识别度。
  建立互联网、智慧化、智能化的工具体系,及时数据反馈保障运营效率
  为支持高效率运营及大数据管理,从筹备运营美后肆时开始,特别定制研发了微信小程序,可实现活动发布、在线报名、内容管理、志愿者管理、讲师展示、活动评价、数据统计等功能,大大提升运营效率和效能,也为用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利。目前小程序已投入使用,部分功能正在优化升级。这些文化活动多维度的基础数据,助力运营团队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建立精准化、分时段、全覆盖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在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年龄、各职业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分时段、精准化的文化体验内容。如角楼图书馆连续2年多,大部分活动安排在周末,并坚持每周五晚上开展“角图夜读”活动,成为年轻人每周心灵休憩的聚集地,美后肆时的服务时长为365天开放,每天早9点至晚9点,因此,晚上和周末也都会针对上班族、亲子家庭等群体安排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惠及更多市民。
  场馆的运营模式得到了中宣部、北京市委市政府、东城区委区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关注。今年11月1日,蔡奇书记以“四不两直”方式调研美后肆时,对场馆运营模式、运营效果给予充分肯定。
  下一步,东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崇文争先”强大思想共识,加大“文化东城”建设,在17个街道分阶段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社会化,营造更加优良的竞争环境,积极培育多元化社会运营主体,不断繁荣兴盛首都文化,努力谱写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篇章!
—转载自北京东城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讲话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TOP

©2021北京市东城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367 号      京ICP备15057280号-1       网站建设:新网